
6月1日晚上10點,在駐馬店市遂平縣沈寨鄉(xiāng)前薛村的麥田里,以往寂靜的夜晚被收割機轟鳴聲占據。春豪正駕駛著雷沃谷神忙碌搶收,收割機的大燈照亮了前薛村的夜空。
天氣預報報道兩天后還會降雨,已是深夜的村口依然人影攢動,村民們夜不能寐,排隊等待搶收。人群里,母親張振華正與等待搶收的村民們合計收割的順序。
“從昨天開始,到現在,我已經連續(xù)收割了40個小時了,今晚上可能還得通宵,因為村民們都在著急搶收,飯也沒顧上按時吃?!睓C手魏春豪說。
年紀不滿20歲的小魏,受父母跨區(qū)經歷影響,從小就喜歡上了收割機。母親張振華和父親魏道紅是當地資歷頗深的跨區(qū)機手,2005年至今,從駐馬店到保定,從三夏到三秋……已經有18年跨區(qū)經歷。而對于今年這樣忙碌的追“豐”路,張大姐表示第一次經歷。
“自己家種了30多畝麥子,還沒來得及收呢,就被親戚拽到這邊來了。昨晚上兒子忙了個通宵,今天估計也得后半夜,都著急呢,盡量后天下雨前幫大伙收完吧?!睆埓蠼阒噶酥甘崭顧C里熱火朝天忙碌著的兒子說到。
說到魏春豪,張大姐一臉滿足,“孩子們都懂事,兒子今年通過了大學自主招生考試,9月份就上大一了,趁著開學前的假期,幫家里干活呢?!?/span>
說話間,魏春豪將車停在地頭開始加油。張大姐一邊幫忙加油,一邊講起一家人與雷沃谷神的故事,“十七八年了,我們前前后后換了六臺雷沃谷神,從早些年的金旋風、麥客,到現在的GM100,都用過。14年我們買了一臺GE25,到現在還在用,沒有壞過,用出感情了,舍不得賣。”
此時,丈夫魏道紅正在相距十里路的麥田里搶收。張大姐擔心丈夫身體,只能電話里和丈夫商量,“昨天忙到太晚了,今晚就到12點就休息吧,不要連續(xù)熬夜了,身體吃不消的!”
魏春豪還告訴記者,不止通宵,這一天他只吃了一個面包。此刻有些疲憊的他,有另一個最樸實的想法,“自己多干點,父母就能多休息一下。”地頭等候的時候,村里收割完的農戶陸續(xù)來給張大姐結算費用,張大姐習慣性地把零頭抹掉。遇到給村里老人收麥子的時候,她甚至只收取油費。
收完周邊村民和自家地里的麥子,魏春豪一家將繼續(xù)北上,追隨次第成熟的麥浪,開啟下一段追“豐”之路。